媒体发声 - 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网络强国战略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0-06-29  浏览次数:3937


图源:Pixabay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我们的IT技术是否也一样,即将进入“新时代”?今天有“大数据”“新零售”“黑科技”等热词涌现,明天又会有什么?

另一方面,尤瓦尔•赫拉利的一本《未来简史》,引发了人们对机器人、智人、智神的讨论,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更是让人类心情五味杂陈, IT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期待”的同时,似乎也带来了“恐慌”。

那么,新时代下,未来的IT技术发展究竟将如何走?它的发展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社会变革?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系刘渊教授看来,一切似乎趋向于“和谐”。通过对未来几年IT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变革的趋势预测,他将从IT技术的概念及运用等角度,明晰大众对IT技术与“现象级”新生事物的认知。

【学者简介】

刘渊,浙大管院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NAIS)常务理事、浙江省电子商务专家组副组长、“智慧浙江”特聘专家。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变革与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信息技术使用绩效研究等。

采访现场(以下整理自现场采访录音)

今后10年,对经济贡献最大的可能不是新发明的重大技术,而是信息技术融入各个产业的新产品、按需提供个性化产品服务的新业态、产业链跨界融合的新模式。

我们对IT技术要有个基本认识。由于信息技术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至少在未来10年内,对于信息技术的关注,应重点在于IT技术应用价值的突破。围绕这个重中之重,我认为2018年乃至未来几年,IT技术及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变革有这样几大趋势:

趋势一:更加追求IT技术的运用价值突破和数字红利

近10余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一浪接一浪,信息技术不断展现出旺盛的活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前几次工业革命,都是以单一技术来带动,例如蒸汽机、电气技术。在这种惯性思维下,人们也会想着要用某种新技术来表征第三次工业革命。然而新工业革命恰恰不是由单一技术所主导,而是新技术群体涌现,并且需要协同融合。尤其信息技术对其他产业和新技术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未来几年,我们应该重点追求IT技术的运用价值突破与“数字红利”,比如“数字经济”。

无论是第三十六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G20还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明确的是,数字经济是一场由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不断创新主导的经济革命。数字经济蕴含着特有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传统动能的重要途径。

IT技术发展持续呈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先后次序特征。由IT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融合而产生的IT技术运用价值——新实体经济,区别于过去单纯的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它更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消费大数据与生产大数据无缝对接。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消除生产与消费之间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减少社会运行的冗余,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经济结构,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能。

由此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的IT技术发展,将会更加追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实现“数字红利”。也就是说,“重”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IT技术的运用转化,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趋势二:迭代式创新速度越来越快,由线性增长转变为指数增长

科技变革引发社会变迁,技术的加速发展,将导致社会变革的急剧增加。从工业革命的18世纪、19世纪到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去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创新变革,进入21世纪后可能仅仅需要20年甚至5-10年。

美国未来学家 Kurzweil把人类这种加速的发展,称之为加速回报定律。他认为整个20世纪100年的进步,如果按照2000年速度来看,大概20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20世纪100年的时间,这就是2000年人类发展速度,是20世纪发展速度的五倍,他又说2000年开始只要花14年,就能达成整个20世纪一百年的进步。

按这样推理,以后的发展,会比现在发展速度更快,这就是所谓加速回报定律。加快回报定律实际是要说明,人类的发展服从指数增长,而我们实际看到的是线性的底部,延续着过去线性发展的惯性思维,这样就容易犯错误,丧失发展的机遇。在IT技术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迭代式创新的速度将由原来的线性增长转变为指数增长。

与此相应的,未来的世界,我们也不能再用过去的惯性思维或者说线性思维去看待,而是培养创新思维、非线性思维,才能在指数增长的社会变革中认清事物的本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趋势三:从人人互联、物物互联到人、机、物全面融合

以互联网为纽带,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从而构建起人际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人人互联”。通过物联网(IOT),我们又实现了物与物的互联,构建起了工业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实现了“物物互联”。

信息世界从人机共生转型到人机物三元世界,未来三十年,计算机将“嵌入”到物理世界中深刻改变世界。新的数据元与快速搜集并分析数据的支持技术结合,将为用户提供新的洞察力,支持用户无论在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更高价值的浸入式体验。

现代社会将逐渐从人机交互模式转型为人机物共生的三元社会,即实现由信息世界、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三者组成的人、机、物社会。从物理世界中经过感知处理提炼的虚拟化世界将不在局限存在于原有的计算机世界,而是深入到现实世界中,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相关限制,达到一个“智慧”的状态,真正实现一个物理世界、信息世界和人类社会共生交互的泛在网络社会。人、机、物全面融合,相互嵌入的三元世界。

趋势四:“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技术运用价值突破

从量到质,IT技术变革“量”的积累,引发的不只是技术上“质”的飞跃,还有社会经济形态的整体变化,比如人民生活、政府政策、企业战略、教育科研等等。而另一方面,IT技术的发展也需要高度协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来推动。

反观当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极其缺乏,大大阻碍了IT技术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还未完全展现出来。

我们知道技术的最终运用并不在高校或科研机构,而在企业和市场。市场由政府进行公共管理和宏观调控,用户则直观感受技术转化后的产品。

过去“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是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系统的创新研究,这其中少了“政府”和“用户”的参与,也许转化出来的“产品”并不符合国家战略,也无法真正满足用户所需,无法实现技术运用价值突破。因此,从最初的“产学研”三位一体,到“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未来将演化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从而推动技术的真正转化与运用增值。

也就是说,当新技术、新范式、新经济扑面而来的时候,各方主体都应加强交流、合作与协同。政府应平衡好宏观调控与激活市场活力间的关系,创造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企业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实现科技研究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并最终产生新的经济方式和服务方式;高校与科研机构要及时调研外部环境,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而用户则应及时反馈,促进产品的优化,进而实现技术的成功转化。

总之,未来IT技术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多方协同。而作为一所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承担的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也将进一步发挥人才摇篮与学术智库的作用,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而研究,也为给大众提供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形态的清醒认知而研究。


来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8年1月15日公众号文章
内容编辑:李旋
责任编辑:朱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