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发声 - 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浙江日报】刘渊:数字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来源: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02-06  浏览次数:2095

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渊于《浙江日报》2023年2月6日理论周刊刊发《数字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一文,全文如下。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2023年2月6日理论周刊截图


数字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刘    渊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科学规划和战略部署。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一场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的大规模乡村“数字革命”正在全面展开。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新手段、新动能,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赋予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从数字技术应用到数字乡村建设,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已不仅是技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通过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治理模式等一系列深刻变革,激发新一轮乡村新发展。

图片来源:©千库网

得益于浙江互联网大省和数字经济发展先发地的良好发展环境,浙江数字乡村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已快速走在了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前列。浙江坚持“系统观念、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示范引领”的要求,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高水平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通过把数字技术创新“最大变量”作为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最大增量”,持续丰富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农民生活等环节的智慧应用场景,逐步构建起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格局,探索数字赋能产业振兴、美丽生态与美好生活的数字乡村建设之路。

第一,盘活数据要素,催生内生动能,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实现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贯穿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全部流程,有效突破了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加强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迭代、交叉融合,推动生产要素取得多领域、多维度、系统性、革命性突破,能够有效引领经济社会从生产要素到生产力,再到生产关系的全面系统变革。数字乡村建设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引入数字孪生思想,打造多场景、多业务、动态交互的数字乡村全景图。浙江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加速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持续释放数字生产力,在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加速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第二,构建数字空间,形成数字孪生,变革农村空间治理,实现数字赋能乡村美丽生态。数字空间已经成为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连接载体,其本身成为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孪生作为浙江数字化改革“1612”工作体系中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重点探索领域,是推动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数字空间虚实交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全新数字化治理方式。数字乡村建设总揽乡村治理全局,全面融入乡村生产、生态与生活,呈现出共生交互的数字业态,构建乡村数字空间,形成乡村治理协同网络。通过积极探索利用数字孪生的思想与技术工具,在垃圾分类、渣土管理、公众护水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开展积极探索,有效实现数字赋能乡村美丽生态的治理目标。

第三,释放数字红利,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提高数字能力,实现数字赋能乡村美好生活。数字赋能乡村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然而,数字时代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表现得较为明显,一些弱势群体和老年人难以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这就需要帮助其提升数字素养,提高数字能力,同时也要顾及他们的困难需求,以适应数字化变革的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使老百姓从中体会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在数字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浙江通过智慧养老、平安乡村、浙里智惠、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多个场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乡村居民在医疗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为实现乡村美好生活进行了实践探索。

【作者为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教授】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王红岩

审核:郭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