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其中最具未来战略意义的当属物联网。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物联网是围绕物物互联的一种综合性技术集成,是通信产业、传感产业和能源产业技术发展,并顺应社会和经济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今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筹备之年,也是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战略转折期。围绕我国物联网发展,有几个关键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物联网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是物质、能源和信息三大资源的融合,未来20年内将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依照目前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这个时候倡导物联网的发展,其意义决不是炒作,而是对中国未来的忧思以及新的国家战略布局。
首先,“低碳经济”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并由此带来了对技术、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深入反思。过去的网络技术往往局限于虚拟世界或数字世界,只是考虑人际之间的沟通,或者是满足管理与控制的需要。物联网相关技术为“低碳生活”提供了目前为止最为有力的支撑,它所倡导的“人—机—物”三元一体思想,带来人类社会关系和公共管理方式的重大变化,信息技术将真正变得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在。物联网下的未来生活,对我们社会系统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其次,物联网预计将启动万亿级的市场,但由此带来一个关键问题是:谁将掌控整个庞大的新兴市场?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高端传感器的芯片技术和材料技术仍较大程度地落后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这种落后,仅从目前传感器产业的规模来讲,尚未表现出严重性,但是类似于19世纪的电力技术和20世纪的微电子技术的突破性创新,物联网将带动整个信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轮的产业演进中,中国绝不能走“落后—模仿—创新—跟从”的被动产业发展老路。因此,国家层面对物联网进行顶层设计,是要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是决定未来20年我国信息产业格局的重大战略。
再次,物联网大到军事反恐、城市交通,小到楼宇家庭,对国家安全和公共隐私将是极大的挑战。核心传感技术、物联网标准、数据和计算中心等均需要提高可信可控技术支持。因此,物联网发展将是我国未来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物联网并非单纯指某一具体产业,这从资本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物联网概念板块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不妨结合物联网自身特有的技术架构,用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这三个层次来对物联网产业进行管理,可以考虑用“两端发展、带动中间”的产业战略思路。
首先,对于感知层,最关键的是着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的基础产业,比如低功耗、无功耗的传感网。坚持“重点发展、重点扶持”的原则,政策上倾向于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这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引领的政策思路,其目的是希望能够从中培养出未来的信息行业领袖。
其次,对于应用层,重点关注行业应用、商业应用和区域应用。行业应用首先不是针对一般用户,而是服务于行业。其特点是一方面影响面广、投资大,另一方面却很难直接衡量使用它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基本不存在商业模式。商业应用完全不同,它直接面向消费者,需要很好的服务模式来支撑。但是在发展初期,商业应用的最大问题是创新的成本,企业无法承担,消费者更加不会承担。因此,商业应用尽管未来的前景很好,但是在近期,可能还不是发展的重点。区域应用是以区域为单位的整体性和综合型的物联网应用,如构建物联网城市,在区域范围内一揽子解决网络建设、传感器分布,以及区域内的行业应用和商业应用。因此,综合来看,可采用“促进行业应用,推广区域应用、培植商业应用”的原则,在发展初期以纵向行业应用,横向区域应用的纵横交错、双管齐下的办法为战略重点。
再次,对于网络层,主要在几项较为重大的下一代网络技术上进行调整(如IPv6),但在一定时期仍将维持稳定性。根据不同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将自主选择宽带网、3G网、工业网或是多网融合。因此,需要鼓励少数具有优势的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对物联网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建设运营平台;同时鼓励形成一大批中间件开发的中小企业,从而较快实现网络融合。在此基础上,发展未来的物联网计算中心,并在新的标准通信协议基础上,形成一个无缝通信和网络化“物”的公共信息技术平台。
物联网是一个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但是就像当初的互联网一样,在刚开始的时候谁都无法预料其最终的前景。任何国家的技术和产业战略,最终都需要民众产业来支撑。发展物联网是我国民族产业和企业的共同使命。只有真正具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在物联网早期发展的不确定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成为国家未来信息产业的栋梁。
在物联网国家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选拔真正能够承担大任的企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可以通过建立物联网产业监测体系,从“发动机”的角度,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政策效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估。比如说:
在初期阶段,对物联网企业的评估,不应简单地看其单体规模,而要充分考虑其产业关联性,考察其对产业的整体拉动效应;
在评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不应单纯地看专利数量,而应考察一定时期内专利的真实转化数量和产业价值;
在应用项目立项评估上,除了看技术的创新性以外,还要更多地考察该项目应用的社会经济意义,同时还要充分评估其给传统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物联网不应该是一个借以得到国家资金支持的香馍馍,而是一条关乎国家产业振兴和战略实现的新长征之路。
刘渊,连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联合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12项、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科学时报》思想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