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发声 - 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南方都市报】高艳东:要为孩子创造更多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 来源: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12-26  浏览次数:1542

《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发布显示,在“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地一年后,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大幅减少,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尽管防沉迷新规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但当下未成年防沉迷仍存在一些相关的黑灰产业,家庭监管也仍需进一步加强。如何强化监管?近日,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艳东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表示,要为孩子创造更多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内容如下: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2022年12月26日

数字治理研究员高艳东:要为孩子创造更多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

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艳东同样认为,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工作中,作为治理主体的社会各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2021年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实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和充值数据双双下降,游戏沉迷问题正在好转。但高艳东表示,统计数据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接触游戏时间在减少。他指出,在落实过程中,由于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再加上手机厂商与游戏公司对漏洞缺乏关注,法律层面存在缺失地带,未成年人依然能够通过游戏租号买号等方式轻易绕开“防火墙”。

图片来源:©千库网

“未成年人防沉迷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尽职,共同出力。”高艳东建议,除了监护人应当尽到监护责任外,在社会层面,需要以技术防沉迷,做到“实名等于实人”。手机厂商、游戏公司等企业除了追求商业利益外,还具有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技术手段,采用算法分析来强化实人认证体系,逐步推行更为缜密的防沉迷机制,对未成年人游戏登录与充值作出更多的限制,如提高人脸识别门槛等。

同时,法律也应跟进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限制。高艳东认为,对违反未成年人防沉迷规定的灰色产业链,如倒卖个人信息、账号等,应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落实。对于明知对方是未成年人,依然向其租售成年人游戏账号,甚至指导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监管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高艳东提出,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发展,需要各方协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更好的网络环境。“解决网游沉迷问题的重要工作,是为孩子创造更多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包括体育、户外活动。未来,网络空间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是为未成年提供一个更好的上网环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各方都能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认知。”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王红岩

审核:郭   莹